推荐资讯
一位高龄的老药工干了一辈子的中药饮片“切刹炮炙”,有着一手切制、炮制饮片的高超手艺,借着给他祝寿的机会,与他聊了一个下午的中药饮片质量话题,“药材不地道,采收质未到, 炮制简略了”的焦虑是他得出的影响中医疗效的结论,老人对饮片质量现状的担忧与关注,令我们后学者深思。现将这位老药工担忧的话题整理如下:
“药材不地道” 所谓“药材不地道”就好比“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个体。“南沙参、北党参、东北人参”,“藏红花、荷牡丹、亳杭怀菊”,无不为药出地道定义了******注脚。目前,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方面忽视了中药材特殊生长规律和特殊地理环境,产地变迁,盲目移植造成了中药材质量下降。家种药材基地的盲目建设是劣质饮片滋生蔓延的根源。“农业结构调整”、“压粮扩经”等一些地方性区域政策,使地道药材种植“南移北挪”,严重背离了药材道地的原则,不适宜的土壤气候及不合格的种子种苗产生的诸多劣质原药材大肆进入流通领域,如劣质甘草就是因为种植于阴坡土壤中,光照不充分及生长年限不够而造成的。自古以来,中药讲地道,“地”即地理、地貌、土质;“道”即因素,包括气候、阳光、水分。中药材多为特殊的动植物,正是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光热气候孕育出的具有特殊性质、特殊成分、特殊性能、特殊功效的植物才能叫地道药材。东北人参、南海砂仁、青藏大黄、荷泽牡丹就是特殊地域之分,冰山雪莲、南亚茴香正是气候之别才决定了地道药材的特殊功效。然而在当前中药材发展种植上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地“南药北移,东药西栽”,人为的改变环境,促使了地道药材变*********,源头上形成了地道药材质量下降。
“采收质未到” 所谓“采收质未到”,是指不按季节、时令提前或滞后采收造成药材质量没有成熟或过期失去效果而影响了中药材质量。药材的滥采滥挖导致饮片质量没有保障。野生药材资源日趋减少是事实,而农村抢购中药材之风也是事实,某些药贩经营动机就是为了牟取厚利,不管药材质量,不顾资源枯竭,他们心目中“当季是药,过季还是药”,见到有利可图之品,便“守株待兔”,直至一扫而光。一些农贸市场收购野生甘草者,是一年四季收个不停,对野生甘草的繁衍不给一点“喘息”的机会。“三月茵陈四月蒿”,讲的是茵陈必须在正月采收效果******,如果不按时令采收就会失去药用价值。可药贩在收购茵陈时,一直收到四五月,然后将其切短混杂于中,这些即使产于道地产区的茵陈,还是变成了劣质药材。“春芙蓉夏海棠,秋菊冬梅”讲的是季节,错过季节就会形成花失容、草失觅。引伸到药材采收上,就要按时令季节采收,不能超前或滞后,才能保证质量******。然而在当前中药材市场上,受利益和价格牵动,弃之不采或杀青上市比较普遍,使药材质量“中道失宠”。
“炮制简略了” 所谓“炮制简略了”,就是切、刹、炮、炙各个环节被摒弃了。产地初加工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一些本产于道地产区的药材,由于药农急于得钱,药贩急于得药,而将产地加工时优良的传统环节省略。对药材应该阴干的暴晒,该“蒸晒”的“生晒”,该“发汗”的“不发汗”,大多数药材在采收后先要经过挑选、洗刷、蒸烫、干燥等初加工,而现今的药材产区每至收获季节,药贩便在田间地头与药农直接进行鲜品交易,药贩将收购的鲜品或半干品堆积庭院任凭风吹雨淋、暴晒霉烂、蝇爬鼠咬,等待买卖时机成熟后,甲地药材运到乙地才加工,失去了道地产区的传统加工方式,再加之鲜品或半干品难以贮存,导致药材发霉、走油、变色严重。而某些药贩对不能出手的药材一而再、再而三的硫熏处理,到用于配方时已是酸腐发臭,如常见配方的金银花、党参、杏仁等,有效成分被熏得无影无踪。国家曾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个体中药材加工场所进行了取缔,然而整顿过后,分散、隐蔽的加工饮片场所依然存在,加上广大乡村个体药贩的饮片加工销售,使这些劣质不合格饮片无孔不入。饮片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药房用于配方的处方中节头片、翘片、连须片等不合格饮片应有尽有,导致汤剂得味失气或得气失味,影响中医处方疗效的有效发挥。“玉不琢不成器”,中药材在临床使用前不进行切、刹、炮、炙,就不是饮片,简略了切刹炮制就会影响药材临床效果,甚至造成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的毒副作用。饮片炮炙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中医用药的不同要求以及药物的自身性质,对其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并使之达到预期效果。可是,一些医药经营单位及医疗卫生单位简略了饮片炮炙加工。在众多的医院、农村诊所,中药炮炙技术后继乏人,看不到切药的刹子(药刀),闻不到炮炙的药香,药包里出现的是原生的草根树皮,哪还有酒炙、醋炙的影子?
扫一扫查看手机站
联系人:杨经理
全国服务热线
18009660600